从受众和商业化两方面考虑,超级英雄漫改电影经过这么些年的洗练,也逐渐形成了成熟的运作方式,或者说“套路化“的公式。成功的超级英雄漫改电影,把“套路”“电影公式”细细拆解,推进演算而非生搬硬套,而且将“漫改电影”的重心,放在了“电影”而非“漫改”上。

11月4日,漫威的又一超级英雄漫画改编电影《奇异博士》在全球上映。

它一上映即引爆票房,首周就蹿升票房第一,截至11月14日凌晨,仅9天便在全球斩获近5亿美元票房,逼近今年5月上映的另一漫威漫改电影《X战警:天启》(全球票房5.4亿美元)。在中国市场,《奇异博士》轻松取得了5.73亿元的成绩,排片量仍然为同期影片中的第一位。

前几天我们发布了一篇介绍《奇异博士》特效的文章,回顾:《奇异博士》是如何做特效的?

今天,三文娱来解读这些“成功”超级英雄漫改电影在改编时的套路。本文作者Hardcandy。

票房口碑双丰收的超级英雄电影

6

上图,是三文娱梳理出的近三年超级英雄漫改电影的票房成绩和口碑情况。

可以看到,从数量上来说,漫威比起DC在打造“漫威电影宇宙”体系的进程上速度更快,电影涵盖从单个超级英雄(雷神,美国队长,蚁人)到矩阵化IP群(复仇者联盟,X战警),而DC在明年才将推出正义联盟的相关电影。

近几年超级英雄漫改电影跻身十亿美元俱乐部中的有:

DC2012年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漫威2013年《钢铁侠3》,2015年的《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2016年的《美国队长3:内战》,后两者在中国市场的票房也都破了十亿人民币。从观影评价来看,在烂番茄上取得了影评人90%以上新鲜度的,除了《奇异博士》, 《美国队长3:内战》,2014年的《X战警:逆转未来》和《银河护卫队》也都达到91%以上的好评, DC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烂番茄新鲜度达87%,豆瓣评分高达8.5。

像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美国队长3:内战》,经典系列《黑暗骑士》和已经取得了不错评价的《奇异博士》,成功的超级英雄漫改电影,把“套路”“电影公式”细细拆解,推进演算而非生搬硬套,而且将“漫改电影”的重心,放在了“电影”而非“漫改”上:

例如《美国队长3:内战》,虽然套路依旧还在,但依托于功底强大的导演罗素兄弟,整个电影条理清楚,逻辑清晰地讲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虽然角色众多,但是大部分角色的出现并非强行插入实现IP价值,而是真正为情节服务,即便是在之后有电影要上映,而捎带介绍的黑豹(《黑豹》),少年 彼得·帕克 (《蜘蛛侠》),也为丰满角色性格而出现。

7

在美队3中亮相的新一代蜘蛛侠

同时,重要角色也在戏中完成了人格的进化,例如玩世不恭,正义至上的 钢铁侠 托尼·史塔克 ,在电影里也通过不多的戏份,深化了其性格成因和心理历程。

再例如《黑暗骑士》的蝙蝠侠系列,为超级英雄电影树立了新标杆,除了清晰的剧情和丰满的人物性格之外,《黑暗骑士》一扫浓重色彩的美漫的影响,而真正通过电影语言对人性剖析,对善恶的博弈进行讨论,它所表达的内涵超越了漫画主题,也有人说,从这个系列开始,超级英雄电影真正从娱乐性的,商业性的电影,走向严肃电影。

漫威超级英雄漫改电影的三阶段

2008年,漫威决定从影视改编授权转型为自己独立推出电影,超级英雄漫改电影的大时代正式拉开序幕。

从2008年到2012年的第一阶段,漫威野心勃勃地要建立“电影宇宙”的大世界观,陆续推出经典热门的英雄漫改电影《钢铁侠》《绿巨人》《钢铁侠2》《美国队长》《雷神》,2012年推出英雄集结的《复仇者联盟》


十分钟回顾漫威电影宇宙第一阶段

在第二阶段,漫威已经不满足于原有的宇宙疆域,以《银河护卫队》为核心开拓了新的宇宙线,同时通过《钢铁侠3》《雷神2》《美国队长2》等一系列续作,为超级英雄丰富更细节的心理活动和更深刻的人物背景。

 
漫威宇宙第二阶段超级英雄混剪

第三阶段,原有的复联超级英雄的塑造已经日渐成熟,除了2017年与索尼合作的新蜘蛛侠电影,《雷神3》之外,漫威开始扩充阵容,引入新英雄,比如刚上映的《奇异博士》,以及黑豹,异人族,惊奇队长等。

8

漫威第三阶段电影计划

DC的漫改电影制作进度,相对漫威更显缓慢,但是以《黑暗骑士三部曲》为代表的蝙蝠侠系列,无疑是所有漫改电影中最为经典的系列之一,不仅开创了漫改电影具有强烈导演个人特色的先河,而且塑造了超级英雄电影史上最具盛赞的反派人物”小丑“。

三个漫改电影的“套路”

超级英雄已经成为好莱坞电影工业化上运作成熟的一个类型片,而从漫画出发,衍生改编成电影的过程,必然要考虑一系列的问题:漫画的受众范围相对更小,即使是蜘蛛侠这样全球知名的IP,看过系列漫画的受众,相比会进电影院看《蜘蛛侠》的潜在观影人群,也仍算小众;漫画如果仍是培育IP的阶段,电影则有更多商业化的顾虑。

从受众和商业化两方面考虑,超级英雄漫改电影经过这么些年的洗练,也逐渐形成了成熟的运作方式,或者说“套路化“的公式:

剧情:单部电影只是“系列连续剧”的一集

漫威从收回漫画改编电影授权开始,便逐渐清晰地建立起来“电影宇宙世界观“的体系。这种”电影宇宙“的思路,简而言之,一部电影不仅需要讲述一个故事,也要管中窥豹的展示浩瀚超级英雄世界中的一角。

《美国队长3》并非《美国队长2》的线性的单一的续集,更多是网络状地,对超级英雄世界的又一个侧面描写,甚至于需要通过观看《美国队长》来更深入地了解钢铁侠,蜘蛛侠,冬兵…而这些个性迥异,各有所长,又都超能力爆棚的英雄们,都和谐地共存在精巧设计的平行宇宙中。

这一颇需要耗费无数脑力的战略性的电影布局,无疑是提高了观众对漫威超级英雄大世界的粘性。从单个英雄”入坑“的粉丝,很容易逐渐对超级英雄群和英雄世界着迷。在《钢铁侠2》里你看到了雷神的锤子,在《奇异博士》里你看到了大厦上复仇者的标志。

其次,电影也成为了“活广告“”预告片“,A英雄电影中有时会被强行插入B英雄的细分,原因是近期B英雄电影也将上档。这一点有时候也颇受诟病,比如《美国队长》中出现的少年蜘蛛侠的戏份,即是为之后上映的《超凡蜘蛛侠》做预热,而《奇异博士》片尾出现了雷神,也是为2017年即将上映的《雷神:诸神黄昏》做铺垫。

9

《奇异博士》电影的片尾彩蛋出现了雷神,为明年的《雷神》新电影预热

最后,“彩蛋“成了影迷们最为津津乐道的”套路”。几乎每一部漫威超级英雄电影在过程中和末尾都有彩蛋,而影迷们也乐于在观影之后讨论这些埋伏的梗。当奇异博士在曼哈顿跌跌撞撞时,《奇异博士》的创作者斯坦李就出现在剧中,而片中开头当奇异博士发生车祸时,车内播放的音乐是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的《星际超速》。而平克·弗洛伊德也是《奇异博士》的粉丝。

制作:受众不只美漫迷:科幻控,动作片,甚至同人粉和迷妹们

制作者当然清楚,漫画原作的读者们是漫改电影的核心受众群体,但是同时他们也清楚这个群体的规模是比较有限的,毕竟“看漫画“和”看电影“的休闲娱乐行为比起来,后者的覆盖面要广太多了。漫改电影因此在资金的驱使和科技的推动下,更多向”科幻“”动作”类型片相靠近,并且极大利用了“爆米花式“的好莱坞模式。

比如《奇异博士》中即模仿了《盗梦空间》式的场景和视觉效果,这一颇具有冲击力的特效,把超级英雄电影还原漫画科幻想象力的边界向外拓展一步,也把观影用户的边界往大众方向往外扩展一步。而《美国队长3》中的精彩打斗戏,也被奉为动作戏的经典片段。

 
美队3里的打斗片段

另外,近年来的漫改电影,也聪明地借用了“同人“和明星演员和导演的影响力。同人中最有名的CP莫过于《雷神》的抖森和锤哥了。而启用近来因为《神探夏洛克》走红,在中国极具人气,被称为”卷福“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奇异博士一角,也是借用了其票房号召力。早些年的《黑暗骑士》系列,也可以说与名导克里斯托弗·诺兰互相成就。

发行:不只是“漫改电影”,更是 “需要赚钱的电影”

除了剧本和制作,在发行上,票房驱动的超级英雄漫改电影也不会放过任何一片大市场,这甚至会反向来指导漫画和剧本中设定的变更。

最明显的例子是《奇异博士》为了规避在中国市场上档的审核风险,改写了原漫画中所有关于“西藏”的元素,比如主角学习法术的地点,在影片中改成了喜马拉雅山南部的尼泊尔,而古一法师也从西藏老年男性换成了女性的凯尔特人。

10

从漫画到电影,古一法师性转了

三个“类型电影”的主要问题

但同时,超级英雄漫改电影的内容上的一些问题,也依旧桎梏着这个类型:

1. 为制片速度服务的”套路化“剧本,使得超级英雄漫改电影缺乏眼前一亮的创新性,大部分漫改影片都由于这些公式化的运作,差强人意却又中规中矩。

2. 为”超级英雄世界观“服务的单部影片,难以不在乎旁枝末节地塑造单个英雄,也难以让导演自由地发挥个人风格,违背漫威早已经制定的“电影宇宙”计划。

即使是票房赢家《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有难以逃避这样的命运,其导演Joseph Hill曾透露说,为了接下来漫威将推出的雷神和美国队长,他不得不在影片中加入他个人不认同的设定,这也使得最终剪辑的版本偏离了他个人的预期。

3. 为“主角光环”服务的剧情和角色设定,限制了影片的深度;由于群英雄影片中角色众多,或主角光环效应太强,对反派的塑造往往不够有深度,他们经常死的太早,或者对心理历程的笔墨着色太少。

不过,这些限制,在迪士尼的电影宇宙+衍生品+主题乐园等娱乐大棋局之中,就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