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人才培养项目《中国公共艺术与科技国际交流创作人才培养》学员作品成果展暨学术研讨会于11月8日下午2:00在浙江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一楼展厅举行隆重开幕式。

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人才培养项目“和·界”——成果展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工业大学举行(图1)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浙工大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必彧,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特级专家杨奇瑞教授,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何人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潘长学教授,浙工大设计艺术学院原院长周旭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杨振宇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主任费俊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基础教研室主任邱松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系主任高世强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艺术分社社长梁存收,教育部“长江学者”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业设计系罗仕鉴教授,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雕塑系翟小实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主任郭涛教授,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张海军教授,浙江和创荣升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宏新,浙江浙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傅震刚,浙工大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榄、宣传部副部长周杰,浙工大设计艺术学院党政班子与各学科负责人,项目技术实践指导老师郝宝良,课题组全体学员、全体研究生及相关新闻媒体近百余人出席。
开幕式由浙工大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陈炜主持,浙工大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必彧、浙工大设计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建胜致开幕辞,专家代表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特级专家杨奇瑞教授发言,学员代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王寅发表学习感言,浙工大设计艺术学院一级学科负责人、项目组负责人张新宇教授介绍项目情况。

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人才培养项目“和·界”——成果展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工业大学举行(图2)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特级专家 杨奇瑞教授致辞

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人才培养项目“和·界”——成果展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工业大学举行(图3)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一级学科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张新宇教授致辞

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人才培养项目“和·界”——成果展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工业大学举行(图4)

学员代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博士 王寅发表学习感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定位,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满足文化需求是满足人民日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公共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审美观,是满足广大人民精神需求的重要载体。
此次《中国公共艺术与科技国际交流创作人才培养》项目正式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创新性发展要求,其目的旨在培养一批具有人文情怀、艺术素质、社会责任与全球视野的公共艺术与科技国际交流创作人才,通过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创新手段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与艺术品格,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精神需求,促进中国文化繁荣兴盛。
《中国公共艺术与科技国际交流高级创作人才培养》项目五月三十一日开班,从初夏到金秋,历时半年之久,经过理论教学、项目考察、创作实践的环节,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次展览收集了30名学员分组围绕着“和·界”这一主题创作的公共艺术与数字媒体作品。“和”是创作的目的;“界”是创作的方法,通过跨越艺术门类的界限来追求艺术作品的和谐,即本次展览主题“和·界”的含义。透过这些作品,我们欣喜地看到学员对“和·界”这一主题的多维度理解与阐释,这些作品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多元艺术形式的融汇,丰富了公共艺术的语言,尤其是将现代的观念、审美与技术应用于公共艺术与数字媒体创作中,开拓与探索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更多可能,更体现出艺术对于城市、对社会的影响力。最后,浙工大设计艺术学院前院长、教育部艺术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周旭教授宣布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中国公共艺术与科技国际交流高级创作人才培养》项目学员作品成果展正式开幕。

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人才培养项目“和·界”——成果展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工业大学举行(图5)

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前院长、教育部艺术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周旭教授宣布展览开幕

开幕式结束后,由项目负责人张新宇教授主持学术研讨会,并介绍评审专家。
研讨会上,首先由学员对小组作品进行汇报,不仅展示了科技手段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更体现了创作构思时深邃的观念。例如在作品《山外山》、《过滤》和《暗夜之光》中,学员不仅用光来完成作品,还借此思考了人与自然、人与时空的对话方式;学员在创作作品《以螺旋桨的角度旅行》时,将小小的螺旋桨化身为“眼睛”,试图还原一个开放的视角,借助灯光和多媒体影像构成的装置,对“飞行”进行陌生化的重构和描绘,由此展开对现象的多维度思考;在作品《地球来信》中,学员以各自所生活的城市里的声音为灵感,将声音作为记忆的载体被发送到外太空,制造一种人类从日常生活中解离出来自省的视角,以外太空生物收到我们的信号为环境背景而展开的一幅图景;作品《三生万物》是一个借助磁悬浮技术创作的装置,表达了人的内在精神和外在的物质环境在某种力量的协调下,不断碰撞、传递、交织、发展的状态;学员在创作作品《视线》时,通过编制的方式和一线成像算法,展现出对相对视角与绝对视线的思考;作品《一池春水》是学员根据真实生活感受所创,通过不同介质所带来的相同视觉、触觉、听觉感受,表现两个场景剧场式的沉浸融合感。
随后,专家对每组作品做出了中肯的评价与改进建议,嘉宾们和学员们就公共艺术与科技跨界创新的主题展开讨论。研讨会上专家们对项目成果的完成度给予高度评价,并对作品的交互性、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的把握、公共艺术与科技的协同创新提出指导,纷纷表示此次项目成果展作品创新手法之多样,不仅将技术恰当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对技术进行反思,给公共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象,对中国公共艺术的推动意义重大。

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人才培养项目“和·界”——成果展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工业大学举行(图6)研讨会现场

最后,专家向学员颁发学习证书,此次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人才培养项目《中国公共艺术与科技国际交流创作人才培养》和·界——成果展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人才培养项目“和·界”——成果展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工业大学举行(图7)

专家向学员代表颁发学习证书

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人才培养项目“和·界”——成果展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工业大学举行(图8)

嘉宾学员合影

本文转载自:设计在线.中国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 hello[at]designart.com.cn .